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宋士 122章 少年中国

作者:浮沉的命运 分类:历史 更新时间:2020-09-20 20:24:20直达底部

 

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.xuanyge.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.xuanyge.info


随机推荐:林珩 大周不夜侯 反派:我屡献毒计,女帝求我冷静 被穿后恋爱脑夫君为我发疯 天灾,我囤千万物资救了全王府 令尹世家?第一部?兴楚令尹斗伯比 你选竹马,我封狼居胥你后悔什么 幸臣 

    北面的战事如火如荼,“夏季攻势”已经结束。借助于“闪电战”的迅速,以及夏日的炎热,在燕山府和西京的女真大军反应过来之前,攻城略地,恢复了三镇。

    如此炎热的天气,女真大军大概率不会南下,除非,马背上的女真勇士不再怕热。

    北地战事继续的同时,民政上的改善也是同步进行,而诸事之首,就是宣抚司推出的义务教育了。

    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。人才,才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基本,而人才从那里来,则是出自教育。

    实干兴邦,空谈误国,用这句话来形容宣抚司目前的所作所为,再也恰当不过。

    教育的目的,就是培养出掌握实学、经世致用的有用之才,而不是只会谈诗作词、夸夸其谈的无用之辈。

    不尚空疏,务求实用之学问。军队需要职业军官和军人;发展工商业,尤其是工业需要“术业有专政”的工匠和技术人才;而贯穿其中的知识则是实学,比如算学、地理、农学、财会、刑法、律法等专业知识。

    这便是两河新建学堂,兴办义务教育的初衷,两河需要专业的人才。

    不过,宣抚司废除科举取士、改以新式学堂、兴办教育的风声不胫而走,很快在民间引起了轩然大波。

    “新式学堂,义务教育。”

    王松说出这话的时候,堂中的几人都是一阵惊诧和喧哗。

    “各位,你们说,大名府中,不读书的孩子多吗”

    李若虚一愣,随即叹道:“民生多艰。金人肆虐两河、河南、两淮、陕西,即便是江南各处,也是糜烂不堪,难民无数。百姓吃都吃不饱,哪还顾得上读书啊!”

    王松深深点了点头,沉声道:“李公所言甚是,本官是明白这其中的苦处了。”

    他看着懵懂不知、错愕的众人,沉声道:“本想让这些孩童上学堂,心中有些想法,还望李兄多多指教!”

    李若虚肃拜道:“相公只管名言,在下洗耳恭听。”

    “义务教育,整个两河之地,6-13岁,相公莫不是在痴人说梦”

    王松的话刚一说完,李若虚的眼睛一下子大了起来,旁边的黄纵、郭永几人也是目瞪口呆。

    李若虚遗憾地摇了摇头。看来,商鞅的驭民五术,王松是彻底要弃之如敝履了。

    “李公,痴人说梦,岂是我王松所为。要想“富国强兵”,就必须兴办教育,发展军事。教化司,不如改为教育司,职责所在教化育人,开启民智。你意如何”

    王松自然知道“教育强国”的道理。只有大力地推进国民教育,增加教育上的投资,几代之后,不仅能成为世界强国,也许会统治世界的未来。

    “相公,两河之地,民众四五百万,适龄学童当在八九十万。每所学堂千人,也得百所左右。光是要建的学堂,就是天文数字。”

    郭永吸了口冷气,咂舌不已,他也为王松的这个计划震撼不已。

    “就说这学生的桌椅,两人一套桌椅,就是四五十万套。书籍、教师、所需用度,相公可知这得多少银子吗?”

    黄纵怔了片刻,也是加入的进来。

    “就是砸锅卖铁,也要把义务教育办下去。”

    王松沉声道:“房屋可以选择官府的旧宅和名下屋苑,桌椅板凳也是一样。所费只是书本,先生薪酬。花费虽然不菲,但无论如何也不会伤筋动骨。”

    人才的匮乏,使得军队的素质一直没有质的改变。也正是因为人才的缺乏,使得火器开发进展缓慢,来来回回还停留在那几个直炮筒上。

    而这人才的匮乏,正是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。以大宋现在的文化科技,只要在教育和科技上加大投资,结果会让人非常期待。

    “各位,教育之重要,非短期能看到。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,也许有生之年你我也看不到中华的进取,但将来有一日,中华一定能震惊世人,名扬天下。”

    众人面面相觑,李若虚苦笑连连。王松一旦决定,谁也不能更改,他也没有理由去反对。

    他倒是想看看,这开启民智以后的中国,到底是个什么样子?

    “多少事,从来急。天地转,光阴迫。一万年太久,只争朝夕。”

    王松嘴里侃侃而谈,众人都是如痴如呆。王松思维跳跃的太快,众人一时跟不上他的速度。

    “若是没有去做这件事情,你我就是整个民族的罪人,即使别人原谅了你我,我等也不能原谅自己!”

    正如后世腓特烈威廉三世所言:

    “这个国家必须用它精神上的力量来弥补它物质上的损失。正是由于穷困,所以要办教育。我还从未听说过一个国家是因为办教育而办穷了的,办亡国了的。教育不仅不会使国家贫穷,恰恰相反,教育是摆脱贫困的最好手段!”

    如果说,办教育而办的中华亡国灭种,那也只能是好好的经,让人念错了。

    中华不仅有义务教育,也要有尚武之风。义务教育是为了开启民智,上午之风则是为了催生民族精神,两者相辅相成,并不矛盾。

    建立令人满意的国民教育制度,强迫儿童义务教育,让中华走上了正确的发展路径——教育革命-政治革命-工业革命,也让中华这个“义务教育先行”的国家,成长为12世纪的超级强国。

    这就是王松的心愿,也是他的目标。

    “中华学堂”开学典礼,校园里高官显贵、社会名流纷纷到场,校园里三步一岗,五步一哨,全部由街道司的公人守卫。

    亲自送孩子到学堂的父母,也都亲眼目睹了这一盛况。

    1000多名适龄儿童,人人身穿一身由“中华学堂”发给的、胸前绣着“中华学堂”4个字的黑色长衫校服,手里捧着叠好的一件黑色短装校服、一个同样绣有“中华学堂”四字的绿色书包,站在教场的高台前,等待着开学典礼的开始。

    忽然,人群中有人大声喊道:“王相公来了。”

    众人一起转过头去,只见拥挤的人群中,王松满脸笑容,一边向人群挥手打着招呼,一边走上台来。

    欢呼声、呐喊声不断响起,人人脸上都显露出了激动的神情,许多人欢呼雀跃,只为看到这位大人物的出现。

    “同学们、百姓们,今日乃是“中华学堂”的开学典礼。本官谨代表全校的老师们、同学们,欢迎大家的到来。”

    长年累月的军民演讲下来,王松已经习惯了这种场合,也显得游刃有余。

    李若虚看着学生身上的校服,想到那些崭新、堆积如山的课本,心里面隐隐作痛。

    几十万贯钱,就这样轻轻松松地花出去了。

    “中国有礼仪之大,故称夏;有服饰之美,谓之华,此为华夏。夷狄之有君,不如诸夏之无也。我华夏泱泱几千年文化,博大精深,渊源流长,这都是我们值得骄傲的地方。”

    听到王松说到了民族的骄傲,下面的一众读书人,包括那些官员,都是露出了一丝得意之情。

    “自大宋立国,便饱受北方游牧民族之侵扰。自宣和年间以来,吏治腐败,内有义军四起、盗匪横行,外有番子烧杀抢掠,无恶不作,百姓流离失所,尸横遍野,我大宋已到危急存亡之际。”

    王松面色凝重,继续道:“学堂门口石碑上的六个字,牺牲、责任、民族,便是对同学们的要求。你们都是民族的将来,要为民族的强大,担起自己肩上的责任。你们要把恢复民族的光荣作为使命。学习时,永远要记得是为了自己的民族,为了民族的强大!”

    王松离开高台时,热烈的喝彩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,许多人都是发自肺腑地激动。

    只有王松身边的几个幕僚,个个面面相觑,苦笑不已。

    盛名之下,其实都有一本难念的经。

    “你们几位,就不要愁眉苦脸了。一个个跟家里丢了金银财宝一样,脸色太难看了!”

    看到李若虚们个个强颜欢笑,王松不由得打趣道。

    “相公,你说的轻松,光是这些课本,还有你搞的那个“图书馆”,杂七杂八,一下就是几十万贯钱。再这样下去,宣抚司就只能喝粥了。”

    李若虚的话,让王松哈哈大笑。他拍了拍李若虚的肩膀,大声说道。

    “喝粥之前,我先请你们去好好吃喝一顿,先顶上十天半个月!”

    郭永也是笑了起来,他摇头道:“王相公,恐怕你的口袋里没有银两。还是我今天请客,大家随便吃喝,只要不让我倾家荡产就行!”

    他本来就家境殷实,加上是大名府知府,手头要宽松的多。

    “相公,下官以前买书,花费不知多少,你办的这个“图书馆”,书籍便宜,给下官省了不少银子,今日刚好用上!”

    郭永喜欢藏书。宣抚司教化司新近印刷的各类书籍,字迹清楚,装板精良,倒是弥补了他许多书籍的不足。

    “看来今日不用我破费了!”

    王松哈哈笑道,同时也是出了口气。耗费了无数钱财、人力物力,这新的学堂,终于是办起来了。

    学校里分完班,教师们把一摞摞的课本,发到了孩子们的手里。

    傅自修颤抖着手,打开“国学”第一册的首页,就是那一篇卷首语,由大名鼎鼎的王相公所做的“少年中国说”了。

    同以往的所有古籍不一样,这套书里的文字都是自左向右、横排读写,并且加入了标点符号,和外面图书馆中的一模一样。而不是原来的从右到左,竖排编写。

    “中国,华夏也,居世间不知凡几。唐虞之郅治;秦皇汉武之雄风;汉唐之文学,何其巍乎!然自靖康之后,士人皆言世间已无我华夏,呜呼,我华夏果无矣乎?吾心曰:恶!是何言!是何言!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。

    欲言国之老少,请先言人之老少。老年人常思既往,少年人常思将来。惟思既往也,故生留恋心;惟思将来,故生希望……

    故今日之责任,不在他人,而全在我少年。少年智则国智,少年富则国富;少年强则国强……

    红日初升,其道大光。河出伏流,一泻汪洋。纵有千古,横有八荒。前途似海,来日方长。美哉我少年中国,与天不老!壮哉我中国少年,与国无疆!”

    不知不觉,傅自修被完全吸引了进去。

    
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.xuanyge.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.xuanyge.info